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-> 图片新闻

追光丨潘贵喜:巧破效率难题 善解群众心结

发布时间:2025-09-10 08:53:59



    在获嘉县法院的速裁办案一线,民庭员额法官潘贵喜以其高效的审判节奏、务实的调解技巧和暖心的团队协作,成为了公认的办案能手。


    面对速裁案件类型日趋复杂的新挑战,他带领团队迎难而上,在审判效率与实质解纷之间找到了令人称道的平衡。


巧破效率难题

让“速裁”名副其实


    “速裁团队办的案件,未必都是简单案。”潘贵喜法官这样提醒自己与团队。自去年底起,涉及公告、鉴定、反诉的疑难案件相继涌入,成为团队“新日常”。而他凭借一套行之有效的“组合拳”,将平均办案时长压缩至十几天,位居全院前列。


    他坚持“快通知、快开庭”,对依法可适用小额、简易程序的案件,力争三天内安排庭审,从源头上避免积压。科学的排期让每日连开数庭成为常态,最高纪录达一天四庭。在他精准调度下,团队收结案渐成良性循环。


    调解是他提升效率的“关键密钥”。获嘉县某检测公司诉洛阳四家公司承揽合同纠纷一案中,他一日内高效完成12份律师调查令的证据交换,次日开庭调解,最终促成双方初步达成调解协议。


    在时间利用上,他更是“精打细算”。庭前先行组织调解,书记员同步处理事务性工作;成则当场制作调解笔录与协议,败则即刻转入开庭程序。这一“无缝衔接”模式,最大化避免了人力与时间的闲置,让团队办案效率再提一层。


判后督促履行

让“案结”更“事了”


    “案件审结不是终点,让当事人真正履行义务、化解矛盾才是目标。” 秉持这一理念,潘贵喜法官格外重视判决和调解后的督促履行工作。他坚持主动延伸审判职能,以持续沟通和灵活方法力促当事人自动履行,真正实现案结事了,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反复。


    王某诉李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,被告李某远在菲律宾,案件标的80000元,双方虽达成“每月15号归还8000元”的调解协议,但跨国履行存在较大不确定性。他并未因此放松后续工作,坚持每月通过微信与被告李某联系,既耐心释明法律义务和拒不履行的后果,也真诚倾听其实际困难,持续督促其信守承诺。最终,被告李某依约按期履行了四期款项,剩余部分也在稳步落实中,原被告双方对结果都十分认可,真正实现了“纠纷化解、关系缓和”。


    即便是当事人已达成和解、准备撤诉的案件,他也会多走一步,通过规范履行流程,堵住潜在矛盾的“缝隙”。某物业公司诉某业主物业合同纠纷一案中,被告当庭表示愿意支付案款,原告则准备撤诉。但考虑到若简单准予撤诉,纠纷实质化解的效果可能打折扣,他主动引导双方到庭完善手续,及时制作调解笔录。


    “多花半小时完善手续,能避免当事人后续再跑一趟法院、再产生一次矛盾。”他常说,判后督促的意义,就在于用“司法的细心”,换群众“生活的安心”。


凝聚团队合力

让“协作”成为动力


    “无人是孤岛,成绩属大家。”在团队管理中,潘贵喜法官始终将“团结”放在核心位置,无论是员额法官还是书记员,在他眼中都是不可或缺的“战友”。


    他深知,书记员的工作琐碎却关键,卷宗整理、文书送达、笔录制作,每一项都直接影响办案效率。为此,他不定期组织团队交流,在工作间隙或休息时间与大家谈心谈话,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大家的需求与困惑;遇到复杂案件,他会主动与书记员沟通审理思路,让书记员提前熟悉案情,减少后续工作中的衔接障碍。 他常说,团队里没有“主角”与“配角”,只有共同为“办好每一个案件”努力的伙伴。


    在他的带领下,团队形成了“有难同扛、有担共挑”的氛围:遇到疑难案件,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方案;赶上结案高峰期,书记员主动加班整理卷宗,员额法官则提前规划开庭排期。这种默契的协作,不仅让团队办案效率稳居前列,更让每一位成员都感受到了“被尊重、被需要”的价值。


    从高效审结疑难案件,到判后督促履行,再到凝聚团队力量,这位办案能手用实际行动证明:所谓“办案经验”,不过是 “多一份责任心、多一点巧方法、多一些同理心”。


    下一步,他将继续带领团队,在速裁审判的赛道上,以更优的效率、更暖的温度,为群众化解矛盾、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。

责任编辑:L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您是第 13438057 位访客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